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资料图)
在全省各个县级行政区至少建设1支基层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在全省21个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独立设置急救中心(站)......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四川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到到2025年,建立覆盖全省、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全面提升省、市、县、乡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能力;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高发区、高原地区的应急储备和反应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等。
出台《规划》 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目标?有哪些重点?川观新闻记者邀请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现状
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待加强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省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由省、市、县三级政府主抓,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多部门参与、军地协同的紧急医学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在应对近年突发事件中有效发挥作用,形成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院前急救机构分级负责与属地管理的良好格局。目前,四川已建成1支国际最高级别应急救援医疗队伍、3支国家级队伍装备升级,8支省级队伍分片区覆盖全省,市、县两级队伍调整组建,形成以国际和国家队为龙头、省级队为支撑、市县队为骨干的队伍体系。
“全省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尚不能很好满足新时代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当前,全省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平急结合的医学救援网络资源整合不充分,院前急救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应急资源缺乏精细管理;航空医疗救援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全省区域布局的专业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还没有形成,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专业化、模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培训有待加强,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薄弱;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加快推进。
该负责人表示,基于上述不足,下一阶段四川要着力推进全省紧急医学救援的基地网络、能力和机制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使之与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相适应。
重点
抓好“四个基地+三支队伍”建设
《规划》提出围绕完善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完善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能力和提高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4项主要任务。以“完善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能力”这项任务为例,提出国家级、省级、基层“三支队伍建设”。
“国家队”如何建?四川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四川)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省人民医院)、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省骨科医院)等3支国家级队伍能力建设水平,争建1支国家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配备移动CT、人工膜肺(ECMO)等传染病诊疗设备,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挥基本装备、专业技术处置装备、个人携行装备、后勤保障基本装备等,实现队伍的机动化、携行化和自我保障化。
从“省级队伍”层面看,将加强对四川(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川北)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攀西)紧急医学救援队等8支省级医疗应急队伍的队伍管理、运维保障和培训演练。
从“基层队伍”层面看,要建设183个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背囊化快速反应分队),每个县级行政区建立不少于20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由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若干个基本作战单元组成,满足各类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求等。
以“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这项任务为例,《规划》提出“四个基地”——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医疗应急演训基地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如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支持四川省骨科医院加快建设1个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规划》还提到“要提高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这项主要任务,如在全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市(州)为单位覆盖达75%以上。探索建立全社会定期演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等。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